关于推进建设科技进步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建设科技进步,推动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建设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加快建设工作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设事业是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科技创新和成果的集合,科学技术在城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先导和引领作用。近年来,全市建设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工作重点,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信息化进程,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较好地发挥了科技进步在促进建设事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对建设科技工作重视不够,科技工作基础弱、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整个行业科技贡献率低,科技的落后已阻碍了建设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阶段和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必须把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系关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真抓实干,急起直追,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建设事业科学发展。
二、推进建设科技进步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坚持“思想引领、应用为主、跨越推进、支撑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建设信息化,大力推广应用“四新”等实用技术,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开展行业发展中带有明显地方特点和急需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争通过三年左右努力,使全行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跨越式推进建设系统科技进步。
(二)总体目标。到2011年,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市建设事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应用、创新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投入稳定增加,科技在城乡建设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建成比较完备的信息化平台。到2011年,基本建成电子政务、基础地理、行业监管、城乡规划、“数字城管”等五大平台。
——“四新”等实用技术在建设领域得到较广泛应用。完成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工艺、材料、设备20项以上。
——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创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4家以上,取得国家级工法12项以上、省级工法40项以上。
——建设行业发展中有明显地方特点和急需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全面开展,重点研究突破5项以上技术难题。
三、推进建设科技进步的工作重点
今后三年,在全市建设系统组织实施科技进步“525”行动计划。
(一)推进5大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建设行业信息化水平。
1、政务信息化平台。
一是加快建设系统网站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公示等栏目,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提高网站信息量与发布及时性,实现公共互动。
二是推广应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包括移动办公系统)。基本实现全市建设系统办公自动化、文档数字化以及行政管理网络化;加强政务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市、县(市、区)政务网,实现全市建设系统政务网互联互通。
三是建设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系统,实现审批业务标准化、流程化,及时将行政政策、行政服务和行政审批程序向社会公布,为公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是建设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馆藏纸质档案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促进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2、基础地理信息化平台。
一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步伐,处理、整合测绘基准与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航空摄影与航天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三维虚拟城市模型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城市地下管线数据、道路桥梁信息数据等,建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加快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健全机构,制定标准、制度,规范服务。
二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最基础的支撑平台,制定统一的标准,开发数据加工、入库、提取、更新和发布等功能,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更新与对外提供服务。
三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以网络设施和计算机存储设施为支撑,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整合政务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多种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
四是建立全市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TZCORS)。以高精度实时定位的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为核心,运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建设10个GPS参考站网子系统、数据管理和监控中心子系统、数据通信传输子系统和数据发布子系统。建立全市卫星定位基础服务系统,实现城市空间位置信息实时发送,为“数字台州”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框架。
五是建立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完成地下综合管线探测及数据库建设,建立地下综合管线管理子系统,理顺供水、排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地下综合管线归档、入库和更新机制,使网络具有档案管理、项目管理、图审、施工许可受理及发放、质量监督、竣工备案等综合管理职能。
3、行业监管信息化平台。
一是市县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建设行业企业与从业人员信用征集机制,编制信用信息采集、维护和发布的标准与规范,形成包含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进一步完善台州市建筑业管理信息系统。将建筑业各子网络平台整合到台州市建筑业信息管理平台中,使网络具有招标投标管理、造价咨询、合同管理、图纸审查、施工许可及备案、质量安全监督、竣工备案等综合管理职能,实现企业、人员、项目信用平台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和数据库的共享,全面实现建筑业信息化管理并接轨长三角信用体系。
三是加快台州数字房地产建设。建立和完善集办公自动化、房地产企业资质和信用管理、数字房管、商品房预售许可和透明购房、物业维修资金和物业保修金管理、住房保障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台州数字房地产系统,实现住宅与房地产业管理网络化、信息网。
四是加快“数字景区”建设。完成3个国家级风景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卫星遥感监管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完成10个景区的电子门票系统建设;完成3个景区的LED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完成8个县(市、区)的风景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完成3个景区的智能语音导游服务系统建设;完成10个景区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
4、城乡规划信息化平台。
一是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城乡规划业务审批为主线,按照图文一体化的要求,制订统一的数据标准,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RS(遥感)技术和三维技术,以多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规划成果数据库、规划审批数据库、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等为支撑,建立完善台州市区及各县(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供辅助审查和决策功能,实现城乡规划管理网上审批,提高城乡规划效能。
二是建设台州市“固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农村农房防灾能力普查基础上,实现对普查结果的汇总、查询、更新,建立农村农房防灾信息管理系统;在农村危旧房现状调查基础上,建立农村危房现状档案和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档案,建立农村危旧房改造信息管理系统。
5、数字城管平台。
推广应用“台州市区数字城管系统”,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应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执法车辆、环卫等专用车辆的车载GPS监控系统,加快建设“数字城管”网上公共服务系统。开展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标准建设,出台市、县(市、区)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形成全市一体、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全局互动的“数字城管”体系。
(二)推广应用20项“四新”等实用技术,提高建设行业科技应用水平。
1、推广应用三维实景模拟城市综合信息系统,运用Web GIS(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系统)和VR(虚拟实景)等技术,提供三维实景模拟图,实现环境真实再现,为城市规划决策服务。台州市区在重点区块中率先推广使用。
2、城市道路快速养护技术(含沥青冷拌、冷铺、利用现有混凝土路面沥青修补技术)。冷拌冷铺施工设备基本配置齐全,实现县城以上建城区城市道路快速养护。
3、推广应用供水水质水压在线动态监测,包括水压、余氯、PH、浊度、流量;全面推广高、低压变频装置和实现分时段变频恒压供水;实现生产自用水零排放。
4、积极推广第三代水处理技术。
5、供水供气智能抄表技术。在新建居住小区和部分现有居住小区推广应用供水供气智能抄表技术,逐步实现供水供气抄表自动化、智能化。推广应用自动计费、自助缴费设备。
6、推广应用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县城以上实现新建多层住宅免除屋顶水箱、现有屋顶水箱逐步取消的目标,减少二次污染。
7、推广应用中水回用技术。县城以上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水回用设施。
8、推广应用污泥无害化处置技术。采用污泥焚烧、造粒制砖、制肥等综合利用技术,基本实现污泥处理资源化、无害化。
9、推广应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建成3座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工程。
10、推广应用车载GPS监控系统。实现对环卫、建筑渣土运输车辆的实时卫星跟踪定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1、推广应用燃气器具防漏安全自动切断装置,新开用户全面安装。
12、推广应用住宅小区雨水利用、中水回用、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县城以上规模住宅区要全面推广。
13、2010年7月1日前,实现预拌砂浆在县城以上建成区建设工程中全面应用。
14、推广应用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全面推广12层以下住宅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推广应用浅层地能、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利用;开展建筑能耗分析及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工作。
15、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与新型建材。重点推广自重轻、导热低的新型墙体保温节能材料(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重点推广塑料管道、复合管道及新型防水材料等化学建材技术。
16、推广应用建设工程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技术。全面实现桩基静载荷试验现场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试块试压(砼、砂浆)、试件试拉(钢筋原材及钢筋接头)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报告自动输出。
17、推广应用新型建筑结构技术。重点推广高层钢结构、轻型钢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大开间楼盖结构及空心楼盖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技术。
18、推广应用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节材技术。重点推广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超大体积混凝土防裂、防渗技术,清水饰面混凝土技术以及高强钢筋运用和新型钢筋连接技术(HBR400级钢筋、预应力钢筋应用和粗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19、推广应用基础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着力推广在软土地区应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桩型(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和钻孔扩底灌注桩等);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及监测控制技术,重点推广组合内支撑支护结构及新型复合支护结构。
20、推广应用建筑施工远程监控技术。全市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工程和创省、市标化工程实现建筑施工远程视频监控。
(三)针对制约当前建设事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开展5项课题研究。
一是开展陶粒砌体和加气混凝土块的自保温性能适用性研究,为陶粒砌体和加气混凝土块的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开展台风多雨地区围护结构防渗漏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居住建筑外墙体、外门窗等的防渗漏技术研究,为防治建筑质量通病提供依据。
三是开展高锰原水应用课题研究。针对长潭水库原水锰含量超标的实际,定期监测长潭水库原水水质,积累原始数据,开展除锰工艺研究。
四是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实施途径研究。按照“科学增绿、经济增绿、生态增绿”和“植物本土化、多样化、适地适树”的要求,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技术导向、实施办法、保障措施的研究,提出“节地、节水、节财”的节约型园林绿化新模式。配合沿海产业带建设,总结台风多发地带盐碱地绿化品种选择、施工工艺、养护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沿海地带盐碱地绿化施工和养护的技术规程。
五是开展县市域总体规划实施机制研究。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建立县市域总规—县市域专项规划—县市域分区规划新体系,编制综合交通、供水、污水、电力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县市域分区规划,在空间管制和功能布局上对县市域总体规划进行深化和细化。采取分片管理和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管理模式,抓紧探索建立县市域总规的实施机制。同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引导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推进建设科技进步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推动。为加强对建设科技进步工作的领导,成立全市建设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协调全市建设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局建筑业处,负责日常工作,并牵头制订年度推进计划,抓好督查落实。建立全市建设科技委员会,按照专业和职能对口、便于工作等原则,分设信息化、建筑和勘察设计、市政公用事业等若干个专业委员会,组织指导全行业的科技进步工作。建立全市推进建设科技进步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交流建设科技工作。各县(市、区)建设系统各行业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负责建设科技的牵头科室,领导协调当地的建设科技进步工作;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制订出台符合本地、本行业实际的实施方案,于5月底前报我局备案。市测绘管理办公室和市局城市建设处、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处要抓紧制订具体、可操作的建设系统信息化和供水行业科技进步实施方案。
(二)政策拉动。要将科技进步作为企业资质与升级、评优评先等的重要前置条件。一是要列入规划条件。要将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列入建设工程规划条件,从源头上推动科技进步。二是要将推广应用新技术的业绩列入建设企业定级、晋级、年检、增项重要考核指标。三是要列入各项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要将推广应用新技术的业绩作为评选十强房地产企业、十强建筑业企业、十佳建造师、十佳科技带头人的重要条件。四是要将“四新”等实用技术应用列入勘察设计市场检查重点之一,应推广应用未推广的,予以通报批评。五是要将推广应用“四新”等技术业绩作为工程招投标资格预审的重要内容,增加建设科技的权重。六是要争取发改、经济、财政、科技等有关部门支持和联动,制订和实施激励建设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建立推进自主应用、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争取在科技进步奖项、科技项目申报、创新基金争取、墙改基金退还比例上得到更大的支持。七是要定期制订并发布淘汰限制落后技术通告及推广应用“四新”等实用技术目录,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各地各单位要抓紧清理调整好政策,建立、完善有利于推进科技进步的长效机制。
(三)企业主动。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要在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中起带头、示范作用。一是建筑业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4家以上,取得国家级工法12项、省级工法40项和各种专利40项以上。二是勘察设计企业要成为“四新”等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的主导力量,在“四新”等实用技术应用中起龙头和推动作用。三是市政公用企业要系统推进科技进步,在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中起带头作用;供水企业要根据“两创建”(创建现代化水厂、创建现代化营业所)的标准,制订供水行业科技进步实施细则。四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发挥在推进规模住宅小区建设中应用“四新”等实用技术的主体作用,全市5万平方米以上规模住宅小区必须推广3项以上新技术。
(四)人才促动。大力发展建设职业教育,着力于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建设科技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的素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建设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发展一批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建造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全市达到各类专业技术注册人员1600人以上,其中一、二级注册建造师1500人以上,房地产评估、物业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100名以上,努力形成由专业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一般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人才梯队,以人才队伍来带动建设科技进步。
(五)示范带动。实施建设科技进步“610示范工程”,示范引路,带动全系统的科技进步。制定计划,设定目标,突出重点,结合地方特色,每年设立一批涵盖建筑“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建筑工业化等方面的建设科技进步奖项,广泛开展建设科技(节能)示范工程、康居示范小区、新型农民住宅示范村等创建和评比活动,创建科技(节能)示范工程60个(节能建筑、康居示范住宅小区、节能道路、节能公园、现代化水厂、新型农民住宅示范村各10个)。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建设系统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六)考核推动。从2009年开始,将建设科技列入对各县(市、区)和市局各处室、各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之一,重点是“525”行动计划,以促进科技进步。同时,开展年度科技进步重点工作的督查、通报。